2018-10-12 來源:麻豆影视在线观看辦公家具
說實話,現在感到經營困難的企業不在少數,可以說大家都難,有一些企業日子快過不下去了。為什麽這麽難?怎樣才能走出困境?這是企業家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。俗話說,小勝靠智,中勝靠德,大勝靠道。反過來理解,大家都難,就不在某人的“智”和“德”,一定是“道”出了問題。“道”就是規律,規律性的東西如果搞不明白,僅靠自己的一些智慧和努力是難以走出困境的。因此,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困難的真正原因,才有希望找到正確的思路,再經過努力走出困境。那麽企業困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麽?
當前一些企業經營困難,既有外部因素,也有內在原因,各個企業有各自的情況,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原因:
一、生產嚴重過剩
觀察我國市場供求的變化,基本上經曆了從短缺到部分過剩,再到全麵過剩這幾個大的階段,這些年確實出現了嚴重過剩問題。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到處都是空置的樓房,到處都是產業區和工廠,到處都是賓館、飯店,這種情況如果無止境地發展下去,總會有一天再沒有土地能供麻豆影视在线观看生存,城市的道路也會無法正常通行。現在房地產嚴重過剩,汽車、摩托車、家具、家電嚴重過剩,禮品、食品飲料、酒類等幾乎所有的工業品都大量過剩,賓館、飯店、商店也出現嚴重過剩。由於嚴重過剩,各個行業都出現銷售困難,沒有品質和品牌優勢的產品,首當其衝被淘汰,即便產品做得不錯的企業,日子也大不如以前,去年格力空調銷售就下降了幾百個億,一些企業更是下滑嚴重,甚至陷入困境,有的不得不破產倒閉。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總是平衡的,不平衡時就會自動調節,自然規律如果不起作用,社會規律就要發揮作用。出現嚴重過剩後,銷量減少就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,這是社會發展的自我調節。雖然政府可以通過發布產業信息和行業預警,或者出台產業政策進行調節,防止一些產業過度發展,避免經濟出現振蕩。但市場經濟條件的生產過剩不可避免。特別是在中國,過去那種大量市場空白,井噴式的需求一去不複返了,過剩將成為一種常態。這對過去市場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企業和企業家來說,既是一種嚴峻的考驗,也是一次難得的磨練和提升的機會。對當前全麵性的嚴重過剩,企業家需要有一個深刻地認識,要掌握在嚴重過剩條件下的企業經營之道,學會在過剩經濟的海洋中遊泳。懷念過去的日子,等待市場的變暖已經沒用,要根據現實情況盡快做出戰略調整,以銷定產,以品質和創新取勝。
二、消費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
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,人們生活也從溫飽小康開始轉向品質生活。當前的需求變化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:
一是傳統需求排浪已過。過去三十多年,中國經濟基本上圍繞著吃、穿、用、住、行這些基本生活需求在發展。家電、汽車、摩托車、商品房等過去都是空白,一旦進入家庭,就出現了巨大的排浪式需求,拉動了中國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。現在這些需求已經基本滿足,排浪不可能再現,除了少量的新顧客需求外,基本上都轉向了更新換代的改善性需求。排浪過後,傳統消費需求已大幅度減少,更新換代的升級版消費成為主流,而麻豆影视在线观看許多企業對此認識不深,措施不力,轉型升級緩慢,難以適應這種變化,這是造成當前許多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。
二是新的消費需求出現。與過去的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吃、用、住、行消費不同,新的需求主要在精神層麵,如對文化藝術、觀光旅遊、健康養生、精神交流的需求,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,然而,能適應和引領這個市場的企業還很少,能滿足精神需求的好作品也很少。這種供需錯位的改變確實需要一個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許多企業產生不了效益,是艱難和痛苦的。
三是更加追求價值。買方市場的全麵形成和精神需求的出現,使人們的消費更加理性、更加追求新美和個性特色,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質,購買也更趨向即時和務實。這種需求的變化,對企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無論是產品質量、產品功能、產品包裝、產品訂價,還是企業文化、企業品牌、企業服務,都需要取得顧客認同,都需要提升與需求的貼合度,都需要為顧客創造更大的價值,讓他們有更多購買的理由和更好的購買感受。然而,麻豆影视在线观看不少企業對需求的這些變化缺乏認知,不夠重視,經營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,產品缺乏外觀創意和功能創新、缺乏文化內涵和品牌聲譽,沒有特色和優勢,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,這是不少企業之所以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三、經營環境尚未根本改變
盡管本屆政府在減少審批事項、減輕企業稅費負擔、支持企業產業調整和創新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,經營環境有所好轉,但企業感受到的外部環境仍不樂觀。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:
一是貸款難、貸款成本高。由於銀行信貸機製改革滯後,誠信評價體係沒有真正建立起來,銀行放貸不是按企業誠信,仍然實行資產抵壓和擔保,而多數民營企業沒有土地證和足夠的資產用於抵壓,或找不到相匹配的擔保單位,因此很難從正規渠道貸款。出於無奈隻好從信用社,甚至通過民間借貸取得資金,平均利率在1分以上,成本很高,貨款很難,為貸款跑關係找門路浪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。
二是法製環境沒有大的改變。企業創新和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,打假和淨化市場執法不力,無序競爭嚴重,不少行業大量仿製產品以低價衝擊市場。企業訴訟難,執行難,不少企業寧可利益受損,也不願去法院打官司。
三是政府服務不到位。一些管理人員缺乏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,不是熱心幫助、指導企業完善,而是死搬教條,借機卡壓。有的行政機構,變相指定中介機構,這些機構收費很高,加重了企業負擔。政府服務缺位,缺乏權威性的產業預警和及時的產業調控措施,造成不少行業盲目發展,過剩嚴重。對企業隻收稅費,隻檢查,企業遇到困難沒有人負責采取針對性的幫助,企業幾乎是自生自滅,不少企業在困境時感到很無助。一些政府扶持資金隻搞"錦上添花”,不搞“雪中送炭”,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,很少能得到扶持,等等。由於經營環境的改善需要一個過程,這也為企業走出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。
四、一些企業包袱過重
當前企業生存現狀可分為三類:一類是日子過得好的企業。這類企業一般都有好的戰略和明顯的競爭優勢;一類是日子還過得去的企業。這類企業一般是沒有貸款包袱,積累有一定的管理和市場基礎;一類是日子很難過的企業。這類企業多數是包袱過大,又沒有理想的收益,難以為繼。由此可見,包袱過重是不少企業困難的重要原因。企業為什麽會背上沉重的包袱呢?主要有三個原因:
一是盲目發展,投資增長過快,投資規模過大,超過了企業承載能力。一些企業不考慮自身實力,不留餘地,依靠貸款甚至高息負債去建項目,一旦項目收益支付不了高額利息,包袱就會越來越大,舉步維艱。
二是投資失誤。一些企業投資不做市場調研和戰略分析,以過去成功的經驗和人脈優勢去決策,結果市場一出現變化,或者人脈變了,過去的經驗換了時間和地方,就不能成為經驗了。有的人過分迷信技術,認為科技領先的東西就一定會好,好的東西就一定有市場,卻不知市場歡迎的才是真正的好,能在市場推開的才是真正的好,有多少專利都在睡大覺。投資失誤是最大的浪費,企業如果承受不了這個損失,就會因此陷入困境。
三是項目雖好,但運營無力。由於運營不好,一直虧損,隻有靠不斷的輸入資金來維持其生存,不僅原來的投資收回無望,而且不斷形成新的包袱,企業負擔越來越重,危機和風險很大。因此,無論再成功的企業,再好的項目,企業都不可背上包袱。一定要把市場調研透,把戰略研究好,統一規劃,適度規模,滾動發展,一直保持在輕鬆前行的狀態。
五、企業轉型升級緩慢
經濟形勢好的時候,有不少經營不好的企業,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,也有不少經營好的企業,由此可見,企業能否經營好,根本原因在自己。當前企業困難,固然有許多外部原因,但最主要的還是企業自身存在問題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:
一是認識滯後,消極等待。首先,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的深刻變化及長期性認識不足。沒有看到這次產能過剩、需求升級和經濟下行,是過去三十多年累積的結果,是一種量變到質變。國家不可能再依靠大量投資來刺激經濟快速複蘇,造成更嚴重的積重難返。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對多數企業來說是一場浴火重生。因此,經濟形勢短期內不可能有大的轉變,更不會回到從前,所以,等待沒有出路。其次,對當前的商機看不清楚。危與機是同時存在的,經濟轉型、消費升級、一帶一路建設、脫貧攻關等,都帶來不少新的商機,一些企業對此卻茫然無視,錯失良機。機會稍縱即逝,不抓住機遇突破困境,就會越來越難。再者,對新科技革命的影響認識不到。互聯網的影響才剛剛開始,未來幾十年它將深刻影響社會的每個人、每個企業,將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,顛覆許多人類己有的規律和經驗。然而,不少企業對此卻認識不深,利用很淺,沒有將其融入到企業的變革和提升中。由於認識不到位,企業對轉型升級,看不清方向,下不了決心、畏難不前,感到企業轉型沒人才,缺資金,怕失誤造成損失,難以承受。這些擔心雖然是客觀存在,但主要還是認識問題。俗話說“隻要思想不滑坡,出路總比困難多”。資源,人才,資金,在當今融合時代這些都不是問題。真正的問題,是你是否看清方向,是否下定決心去做,並想辦法把它做好。
二是能力不足,創新乏力。我國民營企業的成長時間短,不少企業的管理能力明顯不足。尤其是在企業的戰略管理、技術創新、品牌推廣、危機管控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麵都比較薄弱。明知產品落後,沒有特色;明知走出困境需要創新,卻搞不出來有市場衝擊力的東西,也不知道去找誰幫助。不少產品在使用功能、外觀設計、包裝等方麵與國外產品相比差距很大,已不適應市場。有的企業好不容易創出點新產品,卻推廣不力,遲遲形不成效益。企業能力亟待提升,同時與此相適應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也亟待鼓勵發展。
三是機製落後,動力不足。多數民營企業沒有進行股權改造,因此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治理結構,有不少還是家族企業、家族內傳承、家族化管理,影響核心團隊素質提升和科學決策,同時也缺乏轉型發展的動力。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當時的創業動機,就是為了生存,為了使家庭過上好日子,現在他們中的多數人這個目標早已實現,有不少人的收入幾代人都用不完。在經營難度增大的情況下,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寧願賣掉企業,買些保險、商鋪房產,再留點錢用,也不願再經營企業;有的人雖然經營企業,卻隻想維持企業生存,不願再冒風險去開創新的領域。這也是企業轉型和創新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。由於轉型緩慢,創新乏力,企業遲遲走不出困境。
本文由河南麻豆影视在线观看辦公家具有限公司編輯撰寫,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://www.padabc.com